信息革命重新定义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演绎着数字化发展的新式逻辑,孕育出不同于工商业时代的数字社会形态。对于企业数据保护问题的热烈讨论,更是将“数字法学”这一概念推向了公众视野的前沿。
上海书展期间,法律出版社邀请到《数字法学判例百选》主创团队的两位作者——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高艳东,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秘书长魏立舟,围绕“数字时代法律面临的新挑战”“人工智能和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法律体系将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时下热议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数字法学判例百选》书封
进入大数据时代后,随着数据收集、存储、处理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法律人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和处理有关领域所有法律数据,实现对海量数据的一网打尽,从而更全面、更系统地把握既有情况。如今,法官凭借司法智能机器系统,可以从海量判例中自动筛选出较大比例类似案件,借鉴以往审判的经验,做出一个更理性更公正的判决。
两位作者共同关注到数字时代理念的转型,一致认同数字法学的发展需要从数字时代的理念和立场出发,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和建树。也正是数字时代法律面临的新挑战,新时代的法律人才激发出通过案例的解释与编撰爬梳找出数字法学的学理逻辑。
当主持人张英问到在学理背景尚且处于新兴的状态,如何去实现法学学术与应用价值的平衡与体系构建。高艳东坦言,也许,《数字法学判例百选》所扎根的土壤,尚未如民法和行政法那般肥沃。但只要有判例,就有生命力。伴随着每一个判例的展开,我们本身就在建构体系。魏立舟谈到,“积厘成寸,以启新元”。人工智能技术让科幻变成了现实,法律不可能一蹴而就,完美回应其带来的所有问题。让我们本着审慎包容的态度,在个案中积累经验,在司法实践中总结规律,循序渐进。
谈到本书的编写体例,高艳东指出,本书从判例出发,揭示了数字法治实践中的紧迫问题,展现了中国数字法治的司法智慧,提炼了数字法学的理论内核,可供数字法学理论工作者参考,为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引,并有助于推动我国数字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魏立舟则从编写初衷谈到,希望以典型判例反映当下中国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和挑战,也期待以不同学者的学术视角来展示中国数字法学判例研究的最新成果,更期待本书收集的典型判例能够为一线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指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