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科无用论”越来越猖獗的今天,我们想聊一聊学哲学到底能改变一个普通人的什么?
六月毕业季,在复旦大学哲学系的优秀校友致辞环节中,澎湃新闻主笔沈彬的一句幽默的“我是学哲学的,你不要骗我”让人会心一笑。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哲学系毕业典礼上, 澎湃新闻上海书评的编辑黄晓峰讲述了哲学研究中“做减法”的心态如何启发了他的工作和生活。在离开哲学学院之后,两位工作多年的老学长给新一届哲学系毕业生们分享了一个普通人的“后哲学时代”。
本期节目,我们和两位哲学系毕业的老学长,聊了聊“哲学胎记”将如何给生活带来潜在、持久的影响,以及从 80 年代哲学热至今,哲学和时代氛围之间那些互相映照又充满张力的关系。哲学不能烤面包,那么学哲学是某种特权吗?面对平凡而具体的工作、生活时, 哲学又如何让我们从形而下的苟且中突围?当“冷亲密”、“倦怠社会”、“毫无意义的工作”等等理论在诊断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又如何理解生活与知识的关系?
以下为文字节选,更多讨论请点击音频条收听,或【点击此处前往小宇宙App收听】,效果更佳。
“我是学哲学的,你不要骗我”:普通人的后哲学时代|涟漪效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