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诗仙李白在其千古名篇《蜀道难》中开篇就讲述的蚕丛和鱼凫,是传说中古蜀国的开国君王。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位于四川德阳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被发现后,神秘璀璨的古蜀文明被揭开面纱,也让紧挨着成都的这座城市——德阳,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德阳境内,图为三星堆展出的青铜像。 本文图片除专门注明外,均由德阳市委网信办提供
当下的德阳,早就颠覆了李太白所处的“蜀道难”困境,用一种“最巴适”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山水风景、人文历史兼优,在全省率先实现成德动车公交化运营,半小时即可通达成都。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开启三线建设,德阳是国家重点布局的城市之一,半个世纪以来陆续向世界输送了多个突破性的“大国重器”。德阳逐渐建设出继东北、上海之后,中国的第三个“重型机械、大型发电设备”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被誉为中国的“重装之都”。2023年,德阳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比1993年翻了足足30倍。如今的德阳已经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和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域铁路成都至德阳线(“S11”线)开工建设,未来从德阳到成都将会更加便捷,成德同城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对德阳来说,背倚“超级大城”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她却不想止步于此。
6月底,备受关注的“‘遇见德阳’城市品牌形象网络推介活动”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2座城市的网信系统代表、主流媒体、网络大V等齐聚德阳,“零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厚重。不仅“请进来”,也主动“走出去”。8月,“遇见德阳”城市品牌形象网络推介走进新疆,与兄弟城市及市民互动。
“文”有三星堆的绚烂,“武”有重装之都的担当,这座“文武双全”的城市志在千里之外:她渴望“跳出”四川以及西南区域,在更大空间中找寻她的精准坐标,获得外界更多目光。
一、遇见三星堆
李白可能也想不到,曾经难以通秦塞的蜀道,会在千年之后迎来世界各地的客人。
三星堆展示的青铜人像。
三星堆作为当地知名度最大的IP,无疑为德阳增添了不少国际化色彩。德阳距离成都仅58公里,高铁24分钟即可到达,来到成都的游客,很少有人会不去三星堆。充满神话色彩的青铜神树、黄金面具、青铜大立人,酷似汽车方向盘的青铜太阳形器,神似“烧烤架”的龟背形网格状器具,被网友称为“愤怒的小鸟”翻版的陶俑小猪.......三星堆里有不少出圈的文物,在网络上经常引起“全民讨论”。
当我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深深被其独特的魅力所震撼。青铜纵目面具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的眼球,舒展的大耳朵,戴上这副面具似乎就拥有了超人类的神通。站在它面前,思绪不由飘到千年前的古蜀,“这副面具是古蜀先王蚕丛所戴的吗?古蜀人是想借助纵目‘千里眼’走出山川险阻的蜀道,看到更远的世界吗?这超出时代的制作工艺,真的没有‘天外来客’的加持吗?”显然,谁都拒绝不了三星堆背后的古蜀文明神秘魅力。
德阳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别称“旌城”,1983年建市,虽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却拥有悠久的历史。在秦灭巴蜀前,德阳一直是古蜀国辖地。三星堆博物馆的讲解员云舒(化名)告诉我,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是古蜀先民的栖息地了,不过传世文献对古蜀早期历史的记载非常模糊。作为古代蜀国的都邑性遗址,三星堆遗址是我国西南地区分布范围广、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址。因此,三星堆也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月亮湾与三星堆之间的河叫马牧河,河西岸的平原上隆起三座土堆,恰如天空中的三颗明星,三星堆故此得名。
1927年,当地农民在广汉月亮湾燕家院子淘浚沟渠时发现一批玉石器。这些器物流入坊间,引起关注。1934年,原华西协合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副馆长林名均等人来到月亮湾进行发掘,出土、采集了石璧、石刀、玉珠、陶罐等器物及残片600多件,这是三星堆遗址内首次开展正式发掘。1986年,三星堆发现一号、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树、青铜人头像、金面罩、青铜纵目面具、鱼形玉璋等数千件文物,三星堆自此“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博物馆掩映在德阳的绿色生态之中。
如今,三星堆博物馆已经成为“博物馆界”的顶流,其新馆开放近一年,已经有超500万名中外游客参观。早上7点半,距离开门还有一个小时,三星堆博物馆的门口就已经是一片繁忙景象,游客秩序井然,沿大门排队至百余米外。正值旅游旺季,三星堆的门票紧俏,不少网友在网络上分享的“蹲点抢票”“省时排队”“最佳拍照点位”等游览攻略颇受欢迎。三星堆的考古工作仍处于进行时,不定时会“上新”文物,比如7月下旬就刚展出了青铜神树枝等在内的50余件青铜器、金器、玉器、象牙等器物,开启了新一轮的“三星堆热潮”。
三星堆无疑是德阳最耀眼的城市招牌,也是德阳打造世界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最大底气”。不过,德阳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远不止三星堆。这里还有荡气回肠的三国文化遗踪白马关庞统祠、全国三大孔庙之一的德阳文庙、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大孝之乡”中国德孝城……像一幅水墨画一样,笔触勾勒后的颜色落在宣纸上,晕开、发散、相融,逐一成为焦点,三星堆文化、年画文化、三国文化、德孝文化等相互渗透,造就了德阳刚柔并济、开放包容、多元绚烂的特性。
当前,德阳正大力实施“文旅争先”战略,加快构建三星堆、“德阳之窗”、环龙门山旅游度假带、一镇一村“3+N”文旅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天府大道北延线消费走廊,擦亮“世界三星堆 天府后花园”城市名片。
二、鸟与城的和谐演练
从三星堆回到德阳市区,你一定会看到被鸟儿选中的地方——旌湖。旌湖是四川知名的“最佳城市观鸟胜地”,每年大约有3万只候鸟在此聚集。
晚上7点,天还泛着白光,旌湖两岸树上黄色的灯光闪烁,像是“闲不住”追逐的萤火虫。水面流淌出温柔的波纹,一只白色的水鸟单腿站立在泥土垒起的河坡上,低着头安静等待即将“相遇”的鱼儿。湖水并非紧挨着岸边,包裹着银色水波的是一大片绿色水草湿地,想来是给鸟儿预留的歇脚地。某一瞬间,我被这片绿意的“和谐”迷住了,以为这是大洋彼岸某个著名的湿地森林公园。
航拍德阳天府数谷,一半是山水一半是城市。
我在旌湖绿道骑着自行车,想要感受最真实傍晚的德阳。空气中都是平静,松弛的味道。刚跑完步的林阳(化名)手搭在岸边的栏杆上,安静地盯着水面。9月,他就要离开家乡去北京上大学,最舍不得的就是这片湖。过去的十余年里,每天上学他都会路过旌湖,学习累的时候就在绿道岸边看鸟吹风、享受片刻的自由。指着远处的一只水鸟,他告诉我“夏天鸟儿并不多,冬天的旌湖才是鸟的天堂”。
每年冬季,会有大批越冬的候鸟来到旌湖,这也成为德阳重要的城市名片。德阳市区及周边地区有野鸟260余种,其中,旌湖及周边湖泊越冬水鸟多时达60余种,数量逾万只。在青衣江路大桥至凯江路大桥湖段,有滩涂湿地分布,水草丰茂,你经常能看见赤颈鸭、绿翅鸭、翘鼻麻鸭。“彩虹桥至岷江桥段你能看到成片的红嘴鸥,拿着面包、馒头他们就主动飞过来和你互动了。”林阳的嘴角挂起了一丝笑容,甚至还带着点骄傲的语气。
今年春天,德阳的一位鸟友还在旌湖观测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物种的白腰杓鹬,其数量稀少,几个重点群落在全球都呈下降趋势。“鸟中大熊猫”选择在此停留,这也直接反映出德阳旌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在工业城市能够畅意地观鸟,德阳上演的正是鸟与城的和谐共鸣。
三星堆展示的青铜神树塑像。 视觉中国 图
旌湖穿城而过,是德阳最重要的核心生态廊道、城市中轴绿廊,承载了德阳人民对幸福宜居城市的美好向往。除了为鸟提供家园,这里也是城市大公园,市民随时可以来体验“公园20分钟”理论,打球、骑行、散步、看景,歇脚的市民端着水杯,唠嗑喝茶一坐就是半天。当我想离开这片绿道休闲区域时,立马就能加入某种现代化的快节奏中。德阳提供给大家的选择是自由的,这不就是当代人所追求的张弛有度的“幸福感”。
如果要在四川省里找寻一处最“宜居”的城市,我会选择德阳。
三、“觉醒年代”之后
德阳,站在了多个文明的交汇点。德阳的城市标识图形是两个半圆组成的太阳图案,图形的右边上半部分是古蜀字之象形,寓意德阳是古蜀文明的源头,图形的左半部分是一个代表工业记忆的齿轮形状,“古蜀之源、重装之都”定位的德阳呼之欲出。
德阳生产的大型水电机组转轮,是重装备制造业的一颗明珠。
齿轮,对德阳一定具有独特意义的图案。德阳有不少和齿轮相关的建筑,这些建筑的灵感来自城市的工业记忆。比如,位于经开区柳梢堰湿地公园的齿轮花园,俯瞰是一个个六边形模块紧挨着,组成更大的立体齿轮单元,阳光洒在锈红色的六边形上,光影斑驳的平静容易把人的思绪拉回过去。一位在公园纳凉的大爷说,这让他想起了40年前在工厂上班的日子,“我们厂里随处可见这种颜色的红砖墙面”。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五十年代末“三线建设”火热开启,唤醒了德阳这片土地沉睡千年的制造血脉、重装基因。这是一次集全国之力的行动,从农民到学生、工人到知识分子、城市到乡村,成千上万的劳动者从北京、上海、东北等地跋山涉水来到德阳,带来了最新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工艺,先后建起了二重、东电、东汽等一批工业企业。稻田里“长”出工厂来,正是对那个时代的描述。三线建设也为新世纪的西部大开发、推行“一带一路”奠定了深厚的工业基础。
由此,德阳创造了一个个“从无到有”,走出了世界级的“大国重器”。比如,1958年10月13日,重型机器厂和水轮发电设备制造厂在德阳动工。当时,《四川日报》头版头条以《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将来产品世界称雄——重型机器厂 水轮发电设备制造厂在本省动工兴建》为标题报道此事。上世纪70年代,葛洲坝水电站建设启动。彼时,东方电机接受了大机组设计方案的挑战。1981年,其研制的葛洲坝水电站单机容量170兆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试运行成功,无论是单机容量,还是转轮直径,在当时均属世界首位。
进入21世纪后的德阳,越来越“硬核”。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上发力,德阳制造了全国60%的核电机组、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16%的风电机组,发电设备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其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神州系列飞船、大飞机、深海潜水器都有“德阳造”。德阳拥有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宏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其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德阳的重型卡车生产线。
如今,德阳的“大国重器”还在继续创新。位于城市南端的德阳大学科技园科创服务中心,其外形也是一个大的齿轮,这是德阳最新的地标建筑之一。“大齿轮”是“中国装备科技城”的核心引擎。2023年8月,德阳被授予“中国装备科技城”称号。未来,德阳还将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全国领先的装备技术策源中心、川渝重要的装备产业备份中心“三大中心”。
打好了工业地基,未来如何更好的建设“科创大厦”?中共德阳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明确了奋斗目标——到2027年,中国装备科技城成势见效;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新进展,前沿科技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国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装备科技城。
粗看德阳地图,西北到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形,像是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古老和创新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历经风浪,驶过暗礁,这艘船正在加速前进。
四、在更大的坐标系中遇见德阳
三线建设点燃的制造“红火”,一直在延续。
从108国道进入四川广汉向阳镇,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9个大字。镇上道路宽敞,高楼林立,青白江穿流而过。1980年9月,向阳公社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换上“乡人民政府”的牌子,从人民公社变为实行党政分工、政企分开体制的乡,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在敢于冒险、改革创新、拥抱开放的城市精神渲染中,德阳也迎来了一次次“高光时刻”。
德阳城市一角。 视觉中国 图
1993年德阳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跨上百亿台阶,2023年德阳GDP首次超过3000亿元,30年翻了三十倍,也成为继成都、绵阳、宜宾之后,全省第四个GDP登上“三千亿”台阶的市(州),壮大了四川的“腰部”力量。如今,德阳已经构建起以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数字经济为主导的“3+1”现代工业体系,有各类工业企业11000余户,规上工业企业1522户,仅次于成都位居四川省第二。此外,德阳已经连续3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3年工业总产值达4274.8亿元,其目标是202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四川省有183个县(市、区),是县级行政区划最多的省份。德阳的县域经济充满活力,这里曾创下“全省十强县占四席”的成绩。2023年,德阳市旌阳区再次入围2023全国百强区榜单并前进4位、居95位,广汉、什邡、绵竹、中江蝉联西部百强县。
学会借力是城市实现华丽变身、弯道超车的重要的举措。“四川第三城”是德阳曾经的荣耀。2019年,宜宾以2601.89亿的经济总量,超越德阳2335.9亿,成为新的“四川第三城”。对此,2023年起德阳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重返全省前三”。与宜宾、南充等城市相比,德阳最得力的王牌是成都都市圈。2021年末,国家发改委批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都市圈。从批复规划来看,成都都市圈涉及德阳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中江县,规划范围拓展至德阳全域。背靠成都这座2万亿的超大城市,以都市圈一体化为契机,德阳有望成为成都产业疏解的重镇。近年来,德阳坚持推进成德同城化发展,按照“成都品质、德阳成本”定位,持续用力畅通成都、学习成都、借力成都、服务成都,借势借力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
高铁串通德阳和成都,形成同城化生活。 视觉中国 图
目前,成德间“10高18快13轨”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德阳城市候机楼专线直达双流、天府国际机场;成德城际公交与成都地铁无缝对接;动车公交化加密提速,最快仅需24分钟,已深度嵌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两地教育、医疗、市民服务等资源共享接轨,“双城生活、如居一城”快速变为现实。交通同网、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治、服务共享,德阳正在“全面开花”式融入成都都市圈。
中共德阳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也提出,德阳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既迎来一系列重大机遇,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等。如何利用好成都都市圈,实现经济弯道超车?德阳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德阳从古蜀文明走来,经历了机器轰鸣的集体工业年代,正努力向新质制造的现代工业走去。
设计:郁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