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官网

当前状况地位: 首页 6686官网 中心 6686官网 人物 正文

宋启茹 车床刀客显真功

发布时间:2009-06-30    信息来源: 中国6686官网 6686官网 网

       

 
人物名片:
  宋启茹,中国6686官网 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83厂车削加工带头人,特级技师,多个技改项目获得国家、省部级奖,荣获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称号、入选《当代中国能工巧匠名人录》,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采访印象:
  对宋启茹的面试是在喷涂车间一款 老旧无创意的更衣间室里采取的。其实报名参加过不同赛事,在不同情况下领过奖,但看待拿着手机录音笔的文末,宋启茹也是显的很多拘谨。用宋启茹话语说,是“要咱俩工友的的大师傅打扫卫生可能没故障 ,还用这种坐坐总的来说就不用得知咋样开口子了”。之后,话匣子也是在技改工作方面点击了,说到个人干的活儿,宋的的大师傅让人觉得紧张,可能这是这为存在40这些年车工体验的老的的大师傅走过一生的向往吧。
  刻苦钻研 一腔热情求知路
  40多年前,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拖着简单的行李踏进了二院的大门,瘦弱的身材、平凡的相貌,在二院忙碌的人流里显得那么普通。40多年后,当年的小伙子已经成长为一位特级技师、优秀共产党员。
       他就是宋启茹。刚进入二院时宋启茹只有16岁,被单位安排从事车工工作,他欣然接受,这一干就是40多年。在这40多年里,与宋启茹一同进入二院的几十个同事,大多都改行了,一直坚持在车工岗位上的寥寥无几。而他,却从黑发干到了白头。
  刚参加工作的宋启茹只有初中文化,他清楚地认识到,仅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很难应对艰巨的科研生产任务。于是,年轻的宋启茹每天守在机床前摸索加工技巧。昏暗的车床灯模糊了宋启茹的眼睛,他揉一揉接着看;飞溅的金属屑烫伤了皮肤,他擦一擦接着干。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宋启茹熟练地掌握了车工技术。
  但年轻的宋启茹并不满足于此。当得知当时北京市技术交流站开办车工技术培训班的消息后,宋启茹立即向厂里请示,主动要求学习。经批准后,宋启茹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到北京市技术交流站,与业内人士进行技术交流,悉心学习。他像一棵稚嫩的树苗扎根在肥沃的土壤,努力地吸收着营养。
  当别人下班回家躺在沙发上舒坦地看着电视的时候,当别人和朋友开心聚会的时候,宋启茹总是一个人呆在屋子里,一个馒头、一碗粥、一本书就是他的“晚餐”。常常是馒头硬了,粥凉了,书本热了。就这样,宋启茹自学了《金属车削加工原理》等数门专业课程,掌握了工程力学、机械制造等专业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让宋启茹在实践中比别人多了一层“底气”,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这也为他后来在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宋启茹已经是北京市技术交流站的副站长。他说,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技改攻关 型号战线展风采
  283厂曾在铝合金薄壁舱体加工中存在技术瓶颈,6686官网 报废率高达百分之五十,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如此的高浪费让厂领导着急,让车间主任心忧。宋启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道难题。于是,他和车间几位技术骨干共同挑起了攻坚重任。
  那段时间,人们总是能看到宋师傅站在机床旁,歪着头仔细观察车床加工零件的过程。他连走路的时候、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也在想着技改问题。有时候,宋启茹甚至在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也会摸着圆形的碗,不知不觉地陷入沉思,脑海里浮现出在切削力、切削热及装夹力的共同作用下的舱体模样。
  怎样才能在加工过程中有效地避免舱体变形呢?“减少零件所受非均匀径向力!”一个念头一闪而过,灵感的爆发就在那一瞬间。宋启茹抓住了这棵“救命稻草”,沿着这条思路向更深处探索。此时,夜已深,喧嚣的城市早已安静了下来,而宋启茹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脑海里浮现的还是机械工装:一个圆、一个面、一个点……
        当天空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一套完整的夹具结构图在宋启茹的心中已经完成。一上班,宋启茹就联合几个技术骨干共同设计了薄壁筒体加工系列夹具,并相应调整了加工步骤和刀具切削参数。经生产实践证明,这组夹具结构合理,定位可靠,夹紧均匀,整体刚性高,通用性好,而且因其轻便、灵活,切削速度提高了一倍。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切削力,改善了切削条件,还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铝合金薄壁壳体类零件的系列工装及工艺方法研制成功后,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6686官网 合格率由原来的52%提高到99%。该项目先后获得6686官网 奖、北京市优秀技术成果奖等奖项,因其用途广泛,一直被沿用至今。现在,当年轻的工艺人员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工装时,都惊叹道:“宋师傅,您是怎么想出、做出这么好的东西呢?”宋启茹听后,总是淡淡一笑。
  某型号通道体加工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不仅零部件复杂,生产周期也非常紧。在这项任务中,宋启茹一个人满腔热情地担负起了平时几个人的工作量,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但只有积极性还不够。通道体加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数百个尺度需要宋启茹下工夫琢磨。为了更好地把握尺度,他总是站在机床前,斜弯着身子一动不动地观察,1个小时、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有的时候,不熟悉宋启茹的人总会问:“宋师傅,你的肩膀怎么一个高一个低呀?”原来,为了观察车床加工零件的情况,他总是保持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的姿势,日积月累,宋启茹连体形都发生了改变。
  就在通道体加工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宋启茹的家里传来了消息:母亲年事已高,身体也出现了状况,由于无人照料,只好被送进了养老院。得知生病的母亲被送进养老院,宋师傅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老人家是多么希望儿子能在旁边照顾着,哪怕说几句暖心的话也好呀。但此时正是型号任务最为关键的时候,自己无分身之计啊。
  在这项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宋启茹没有为家里的事请过一天假。只是在每个休息日,他带着满怀的愧疚,陪伴在母亲的身边。
  游刃有余 一手刀技显真功
  研磨刀具对于机加专业的工人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对宋启茹而言,长期的钻研练就了他对刀具游刃有余的把握——在熟悉材料特性的情况下,一刀下去,他能准确地知道会车出什么样的效果,会出什么类型的金属屑。
       在一次零部件加工任务中,要求在短时间内加工出4000枚螺母,但当时的加工技术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宋启茹走到机床前,看看转动的刀具,听听机床的声音,眉头紧锁。一旁的工人们也都屏气凝神,很想帮宋启茹一把,却无从下手。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见宋启茹长舒一口气,一个健步向前,关掉机床,对刀具角度稍作调整。面对大家疑惑的眼神,宋启茹毫不犹豫地再一次开启机床,一刀下去,刀具车削螺母的声音格外悦耳。宋启茹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就是这个刀具角度的小小调整,让随后的工作轻松了许多,4000多枚螺母在改良后刀具的加工下,顺利地“走”下机床。
  在一次某舱体加工中,机床出现剧烈颤抖,因为大家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停工了很长一段时间。宋启茹得知此事后,先对加工的零件和整个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随后又对使用的刀具进行了角度调整。在大家的惊叹声中,机床顺畅地运转起来。
  宋启茹先后进行了多项刀具革新,研制出结构合理、紧凑的回转刀具,解决了集成油路通道体中超半径内球腔体的加工难题;金刚石刀具切削技术实现了活塞孔内表面的超精加工,获二院技术改进二等奖;攻克了高精度钛合金轴类零件精密加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多个重点型号中的关键件;改进了舵轴、输出轴的加工工艺,使6686官网 合格率由55%提高到99%,并应邀参加了华北地区刀具技术表演。
  乐于奉献 毫无保留传帮带
  如今的宋师傅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依然在车间发挥着余热,并以他多年加工的经验和精湛的车工技艺,担任技术顾问和6686官网 质量复检组组长职务。与此同时,宋启茹将自身多年在机械加工方面、特别是研磨刀具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无论是谁向他求教,他都会尽全力去帮助。
  不过,要宋启茹“帮人”,也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方要肯学。在车间,经常可以看到学数控车床的年轻工人找宋师傅学习磨刀技术,并将此技艺用到更为先进的数控车床加工中去。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宋师傅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每一项技术都是在教学相长中得到提高的。我在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别人的同时,也会从别人那里得到新的知识,从而取得新的进步。何况,技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在工人手里传承,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随着宋启茹的声名远播,许多单位慕名而来,请他介绍刀具的使用经验。宋师傅总是耐心细致地为来访者传授技艺。有人说他傻,而宋师傅却说:“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没放到心里去,人不能只以金钱来衡量得失。”
  现在,宋师傅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能将自己40多年的经验进行总结,供后来者参考。
  乒台猛将 人称横拍“宋大刀”
  在二院,喜欢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有个球技多变而且球风硬朗的乒乓球高手宋启茹,因手持横拍而被大家送一绰号——“宋大刀”。
  “宋大刀”有着40多年的“球龄”,和工龄一样长。他每周都要找几个球友打上几场,几十年不变。
        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宋大刀”,打起球来却是有板有眼,一招一式都颇具球星风范。他说,打乒乓球就和干车工一样,刚开始打的时候是模仿别人,看别人怎么使拍、用力、旋转,接下来要靠自己琢磨体会,通过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水平。
  2007年,宋启茹参加了由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全国职工乒乓球赛。在劳模组,宋启茹一路过关斩将,在进16强比赛中,宋启茹遭遇到一名颇具实力的选手。但他不惧强敌,以熟练的横拍对阵,最终以3比0获胜。只是在8强比赛中,宋启茹惜败给一名年轻选手。对此,他很不“服气”,并盼望着下次比赛的快些到来。
  宋启茹说,作为一名车工,面对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不论是从体力上还是从精神上,都要面对巨大的压力。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就很难适应,更谈不上创造好的成绩。他说,身体是“1”,其他都是“0”,有了健康,一切才有意义。(文/刘洋)

      (责任编辑:孙建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450db57205effbfa3b5a867326d8b164";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