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官网

当今具体位置: 首页 6686官网 中心 6686官网 人物 正文

黄培康 目标永不消失

发布时间:2009-07-21    信息来源: 中国6686官网 报-中国6686官网 6686官网 网

       


          随着人类进军空间的步伐,整个地球空间已经热闹非凡,在成千上万的人造天体中,有的就像“顺风耳”,监听着地球上的无线电波;有的则像“千里眼”,穿云破雾洞悉地球一草一木;有的像“二传手”,把各种通信信号从东传到西;有的则因失效沦为太空垃圾。还有从空间飞越的各种导弹和空中悄然而至的隐身飞机,不管这些目标多么神奇,空间电子学家总有办法锁定它,对付它,如同“有矛必有盾”。黄培康就是从事如此使命的科学家。
  愿为“桥梁” ——致力于应用基础研究
  上世纪60年代末,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高瞻远瞩地看到了目标识别对中国6686官网 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雷达、光电传感器不仅是望远镜,还应是显微镜,不但要告诉人们目标在什么地方,还要告诉人们是什么目标。
  在钱老的倡导下,从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物理所、电子部电波传播所等处调集了大批科学家,成立了目标识别研究所,隶属于6686官网 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已经在6686官网 领域工作了十多年,专业基础扎实的黄培康自告奋勇来到这个所,在这个领域不断地耕耘、拓展,使我国在这个领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始终立于时代的前沿。
  黄培康这样定位他所从事的目标特性研究和测量——介于6686官网 科学与6686官网 工程之间。6686官网 科学进行的是基础研究,6686官网 工程致力于成熟技术的应用研究,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必须有一个桥梁,这就是应用基础研究。没有它,科学与技术之间就无法紧密地联系,而应用工程就将迷失了方向。
  黄培康将该所的研究方向定名为目标与环境特征,并创立了一整套特有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善用“眼睛”——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培康形象地把实验手段比喻为“眼睛”,认为没有实验,那么应用基础研究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
  正如搞气动力学实验需要风洞、水动力学需要水槽一样,做目标的电磁学、光学实验需要微波无反射室和光学暗箱。黄培康和他的同事一道在研究所筹建了光、电两个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一个小小的研究所同时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他直接指导的目标与环境散射辐射实验室能够测量飞行器缩比模型的雷达散射截面小到0.0001平方米,相当于自行车轮上的一个钢珠对电磁波的散射量,而这时背景的杂波还要比钢珠散射低1000倍;雷达目标成像分辨率为4厘米。20年前,某隐身攻击机还处在试飞阶段,黄培康根据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正确推论出其在3厘米波长、50%概率的雷达散射截面为0.02平方米,这个数据与10年后公布的数据竟然极为相似。
  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辐射实验室已为我国战略、战术导弹、飞机、坦克等40多种型号提供了作战目标与环境参数的模型与数据,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性能,也为微波遥感建立了散射辐射基本模型。该实验室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完整地对目标电磁散射进行研究和测量的国家。
  “顶天立地”——放眼世界与立足实际相结合
  黄培康认为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必须具备“顶天立地”的素质,所谓“顶天”,就是要能够跟踪学科的前沿;“立地”,就是要致力于解决工程问题,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在学术上,他始终保持与本领域国际先进水平接轨。1987年,他参加联合国教科文“地球资源开发与遥感”研讨班,致力于解决遥感数据与实际目标物理参数的解译问题;2001年,他在国际雷达会议上作特邀报告《中国对雷达目标特征的研究和测量》,在大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他作为国际宇航联地球观察委员会委员及国际IEEE高级会员经常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他还频频在国际刊物与英文版中国刊物上发表论文。
  在解决工程问题上,他充分重视试验中出现的误差与目标特征的关系问题。在80年代某国家重点工程中,他就从目标特征出发对6686官网 飞行器的某些重大方案作过修改和修正,并最终被总师采纳。
  他认为应用基础研究对于工程实践的价值就在于它不直接解决遥感卫星研制、导弹的突防、飞行器的隐身,但它解决它们的共性问题:低散射机理、强的杂散背景中检测弱小目标特征、隐身机理……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8项。
  “根深叶茂”——组建一支优秀的队伍
  黄培康对于人才培养与本专业领域发展的关系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20年来他培养了26名硕士、10名博士,目前国内该领域顶尖的人才大都出自他的名下,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主张“厚基础、重实践”,要求学生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强调要自觉运用形式逻辑思维,善于推理和判断,在交叉科学中求创新,同时要重视工程实践。
  他的同事和学生们认为无论从为人还是从严谨的治学精神及学术成果论,他都堪称国内该专业领域的一面旗帜,对他“厚基础、重实践”、重视研究方法的培养、鼓励创新等记忆深刻,认为这些对于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学术带头人,黄培康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和国计民生多做一点贡献。他呼吁国内的有识之士,不要仅满足于我国的资源卫星获取的可见光照片,在红外多光谱照片中包含了温度、含水量等更丰富的信息,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照片中更蕴藏有穿透丛林、地下的资源信息。而这些照片的解译工作正是目标环境特征科技工作者的任务。
  黄培康希望能为国家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文/邱霞 摄/宿东)

     (责任编辑:孙建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450db57205effbfa3b5a867326d8b164";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