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官网

某些地址: 首页 6686官网 中心 6686官网 人物 正文

史永乐:6686官网 的“活雷锋”

发布时间:2011-11-18    信息来源: 中国6686官网 科工集团公司



图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获得者史永乐:6686官网 的“活雷锋”

  人物名片:史永乐,1965年出生,1981年入伍,2002年转业后到二院23所工作,曾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如今的史永乐,在6686官网 的舞台上是一名特装车辆管理员,是北京有名的雷锋车司机,他一直行进在学雷锋的路上。

  五月的一天,二院23所的史永乐接到单位通知,要求他安排好时间第二天去领奖。像往常一样,一早开着他的“雷锋车”与人方便的史永乐,直到到达领奖现场才知道自己获得了北京市2011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该奖项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个人最高荣誉奖,面对荣誉,史永乐在经过最初的激动后显得有些平静。“获奖当然是好事,是对我学雷锋活动的肯定,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沿着学雷锋的道路走下去的信心。”史永乐说到自己的获奖感受时,目光中流露出30多年坚持学雷锋的坚定与执着。


  从小学雷锋  走到哪儿好事就做到哪儿

  上世纪六十年代,雷锋去世后全国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也许是受此影响,出生于这个时候的史永乐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从记事起就把雷锋当作自己最崇敬的人。

  读小学时,他得知村里72岁的沙老太太无人照顾,便主动承担起老人家中挑水、打扫等家务,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入伍。即使是入伍后不能在身边照顾老人了,史永乐也一直不时地寄钱,并写信问候,直到老人去世。

  1981年参军入伍后,史永乐在绿色军营里沿着雷锋的“足迹”走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刚入伍不久,当新兵连来到河南一个偏僻的地方时,很多人都很失落。可是史永乐却认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哪儿都一样,在哪儿都能当兵,都能学雷锋。他每天早起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帮助战友做力所能及的事,怕影响战友休息,就将闹铃用衣服包起来,后来逐渐养成了习惯,到点就准时醒了。新兵集训结束后,由于表现突出,经过推荐、考察,史永乐成了一名像雷锋一样的汽车兵。这让他既感到光荣又觉得是一种责任,他要更加努力地做好事,为人民服务,沿着学雷锋的道路走下去。

  1985年,史永乐从报纸上得知战斗英雄王光华烈士的感人事迹后,决定替战友完成未尽的孝心。当时,他以“光华”的名义给王光华的父亲寄钱、写信,此后8年,他坚持关心帮助老人,老人需要什么,他就及时寄过去。老人生病后身体越来越差,史永乐还专门请假去看望老人,第一次见面的“父子”抱头痛哭,老人一个劲地说,“我的儿子回来了”。那段时间,他天天陪着老人,一边帮着干家务,一边和老人聊天,天气好时就背着瘫痪的老人到院子里晒太阳,晚上帮着擦澡、按摩。几年后老人病重去世,史永乐按照当地风俗为老人送终,并拿出了500元钱料理后事,尽到了儿子最后的“孝心”。

  在部队训练之余,特别是每次到了新的驻地,史永乐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到驻地询问谁家有困难,谁家需要帮助。在部队的二十多年里,他从河南到了北京,从北京郊外到了市区,但是不管走到哪儿,他都会首先想着尽自己的力帮助别人,用心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他先后照顾了20多位军烈属、五保户、瘫痪病人,资助过二十多名失学学生上学,还先后80多次向多个省市灾区、烈士家中捐款、捐物。

  即使是转业后,他也没有因为角色的转变而停下学雷锋的脚步。他依然走到哪儿,就将好事做到哪儿。这已经成为他人生中的一种习惯。一次在秦皇岛参加试验任务,当看到海里有很多随波漂浮来的生活垃圾,他就利用试验外的中午休息时间顶着刺眼的阳光,踩着滚烫的沙子,捡拾各种垃圾。试验持续了一个多月,史永乐也捡拾了一个多月的垃圾。此事被当地记者发现后,还专门以“一个外乡人的大海情结”为题予以报道。

  从雷锋车开始  做“专职”活雷锋

  2002年,已经从一名士兵成长为中校军官的史永乐转业来到二院23所。在新的岗位如何继续学雷锋?这成为他时常考虑的问题。因工作需要,他用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了一辆二手车。那时,上下班路上经过公交车站,时常会看到一些老人、儿童,还有一些行动不便的人在很费力地等公交车,于是他就想到,自己可以去帮助他们一下,顺路免费地把他们送到目的地。就这样,史永乐找到了新的学雷锋方式,走上了工余“专职”开雷锋车之路,而这一开,到现在已经8年多了。

  说起最初开雷锋车的经历,史永乐很感慨。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感到与其让车空着,不如在上下班时顺路免费搭乘几个人,而且开顺路车也是为低碳减排做贡献,这样北京的空气也能更清新。

  刚开始,大家都不相信他,觉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走过每一个车站,等车人面对他“雷锋车,顺路免费”的招呼,只是用沉默作答,甚至还会说他是骗子。于是,史永乐在车的外观上打起了主意。他在车后窗贴了大红的雷锋头像,写上服务对象和电话,车门上写了“向雷锋学习”,并在前挡风玻璃放了一块写有“雷锋车”的黄色牌子。这样才慢慢的有实在着急又等不到车的人大着胆子坐上他的车。“真的不要钱?”等到达目的地了还得再问一句,确认不要钱了才相信他。史永乐笑着说,有一次看到两个人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在等车,他招呼上车时,明显感觉他们的目光似乎在说,6686官网是两个人,司机这么瘦,不怕打不过他,坐吧。也有的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抱着“大不了给他钱”的想法坐车。上了他的车,史永乐就主动介绍自己的情况和学雷锋活动,让搭车者放心坐他的雷锋车。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搭乘他的车,他雷锋车的名气也逐渐传播开来,他成了享誉京城的“雷锋车司机”。

  8年多来,搭乘过史永乐雷锋车的人数以万计,他送过老人、儿童,送过急着上班的职员、赶着上学的学生,送过生病受伤的急救者、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送过外国友人、迷路的外地人,各种各样的情况他几乎都遇到过,他用自己一颗爱心让每一个搭车者顺利到达目的地。他保存着12本印有雷锋头像的笔记本,这些本子上写满了曾经乘坐雷锋车的路人的留言。有些人坐车后到处去“宣传”他这个“活雷锋”的免费车,有的路口的协管员主动帮他招呼人。一次拉一位老人去北京西站,停车时被交警拦住,罚款单都开好了,老人不干了,质问为什么罚,为什么做好事还要被罚,后来交警了解情况后便将单子撕了。

  当问到能够坚持这么多年的“秘诀”时,史永乐说,虽然每个月会花几百元油钱,路上多花时间,但开雷锋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给别人带来方便的同时,自己也觉得很快乐。他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遇到的不理解和怀疑,他认定了一点,学雷锋肯定是个好事,我又不图什么,那么多乘客留言鼓励,为什么不坚持做下去呢?他与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一次开会认识后,老人对他的做法给予肯定,也鼓励他坚持下去。

  现在,虽然因为交管部门的规定,他的雷锋车上已经没有各种贴图和标语了,但是坐他车的人并没有减少,他用自己这么多年的行动在大家心中树起了口碑。

  从来不留名 传承雷锋精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史永乐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走进中南海参加学雷锋座谈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面对巨大的荣誉,史永乐认为这是对自己多年坚持学雷锋行动的认可与肯定,是自己继续学雷锋的动力。

  史永乐出名了,可是他在学雷锋做好事时却从来不留名。在部队第一次为灾区捐款时,他化名“姜锋”;在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他让受到帮助的人要谢就感谢党;在离开部队前的学雷锋活动中,他只说自己是“解放军”;在开上雷锋车后,他喜欢被称呼为“雷锋车”。而在受到他帮助的人心中,他的名字是“活雷锋”、“雷锋传人”。

  他不留名,却身体力行地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雷锋精神,希望身边能有千千万万个雷锋在做好事,大家一起来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他是团中央雷锋精神研究协会常务理事,他曾经为数十家学校、单位做过上百场学习雷锋精神报告,现在还经常有学校通过报纸看到他的事迹后邀请他去作报告。他向坐他车的人讲述雷锋的故事和雷锋精神,这些年,有很多人都自觉地开起了雷锋车。史永乐经常与他们交流,悉心“传授”自己的诀窍,鼓励他们坚持下去。2010年,史永乐参与组建了首都学雷锋爱民车队,以“传承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社会”为行动宗旨,引导文明出行,垂范和谐交通。遇到一个人干不了的事、帮不了的忙就可以通过车队组织更多的人去完成。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史永乐们的爱民车队组织了去一所学校为孩子们送文具、献爱心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雷锋,传承雷锋精神。

  只要车能上路就会一直将雷锋车开下去,只要有时间就会一直帮助别人,这就是史永乐,一位30多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不求回报,只希望更多的人也加入其中,让人与人更加融洽,让社会更加和谐的一名6686官网 “活雷锋”。(文、摄 / 陈仕正)

  (责任编辑:梁爽)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450db57205effbfa3b5a867326d8b164";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